一、刑事案件销毁证据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刑事案件中销毁证据的法律责任及后果
关于销毁证据是否牵涉到犯罪行为,需依具体情况而定。详细阐明如下:
首先,事情的演变颇为关键,即销毁证据所涉及的客体究竟为何种行动方案,影响到的究竟是司法机关的常规运行程序,还是对相关当事人产生影响的行为;
其次,若非协助当事人,而是涉及到帮助除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来摧毁或伪造证据,那么就不能以“帮助破坏、伪造证据罪”加以判定;
最后,当涉及到协助当事人销毁相关证据时,则可能构成“帮助破坏、伪造证据罪”,情节较为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处罚。
至于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以及公民依法参与证明的权利;
(2)在客观层面上,行为人采取的手段包含暴力、威胁、行贿等方式,阻止证人依法出庭作证,或者指示他人制造虚假证据;
(3)行为人普通公民都可以成为此罪的主体;
(4)在主观意识上,行为人为故意为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刑事案件销售有害食品一般判多久
关于销售有害食品引发的刑事诉讼案件中,量刑期限的长短将会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其所带来的损害程度来决定。在通常情况下,若销售的有害食品已经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或存在其它严重的情况,则应被判处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而且还需要缴纳罚金作为惩罚;但倘若该行为已导致受害人死亡或出现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则应给予更为严厉的处罚,包括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三、刑事案件销赃罪怎么判的
贪污罪在刑法中变更为“隐藏或蒙蔽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名。量刑一般三年以下并处或单处罚金,严重的三年至七年并处罚金。量刑综合考虑情节、金额、认罪和退赃等,初犯且态度好、积极退赃可能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销毁证据是否构成犯罪,需视情况而定。如涉及协助当事人销毁证据,可能构成“帮助破坏、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者将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妨害作证罪则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参与证明的权利,行为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制造虚假证据,故意为之的普通公民均可成为此罪主体。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