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地球很少受到陨石大规模冲击?

这次撞击应当对整个北半球的气候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也算不上非常灭绝性。

(A)Hiawatha冰川的表面地形,(B)Hiawatha冰川下的实际地形。来源:Kjr, K. H., Larsen, N. K., Binder, T., Bjrk, A. A., Eisen, O., Fahnestock, M. A., ... & Houmark-Nielsen, M. (2018). A large impact crater beneath Hiawatha Glacier in northwest Greenland.Science advances,4(11)

小撞击至今还是很多啊,但地球大气层能拦住绝大多数。

截止最近的火流星分布

基本上每个月都有那么两三次能看到个闪的吧,但大部分都不能穿过大气层。

全球火流星记录。https://cneos.jpl.nasa.gov/fireballs/

2、月球几乎不能为地球挡什么撞击?因为太远了

↓ 你以为的地球和月球是这样的

↓ 可实际的地球和月球是这样的……月球表示:太远了,爱莫能助啊……

不是说完全没影响,只是说没什么大影响

3、月球上撞击坑遍布是因为月球上没有活跃的地质活动来「擦掉」撞击坑

所以即使是月球上 40 多亿年前的撞击坑,大多也可以保留至今(除非被其他撞击坑套娃了)。

而地球上几乎没有早于 20 亿年的撞击坑幸存至今。地球目前幸存最古老的撞击坑是位于西澳、直径约 70 公里的 Yarrabubba 撞击坑,形成于约 22 亿年前。

看不出来是个坑就对了,这才是,岁月的洗礼(雾)

4、月球上绝大多数撞击坑都是 30 亿年前的

那时候整个太阳系撞击非常频繁,所以很多研究认为即使在那时候地球上已经诞生了生命,也大部分都会被每次大撞击所灭绝然后重启。

但那个动荡期过去之后,如今的太阳系整体受到撞击的概率降了几个数量级,所以不管是地球还是月球,被大撞击体撞到的概率都大大减小了。

↓ 除了晚期重轰击期(LHB)阶段可能有过一段密集的撞击(也只是猜想)之外,整体来说地月系统从 45 亿年前的平均每年受到 外来物质撞击,也就是 100 万亿吨(有可能数错 0…摊手),到约 40 亿年前的平均每年 ,到约 30 亿年前至今的,也就是 1 万吨而已。

Koeberl, C. (2003).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 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Is there any connection to Kuiper belt objects?. Earth, Moon, and Planets, 92(1-4), 79-87.

1 万吨什么概念?NASA 的冥王号探测器如今正在探测并且采样的小行星,巴掌大的贝努,直径 500 米,重约 7300 万吨,而这还不够灭绝恐龙的那颗小行星(直径十几公里)的一个零头。

冥王号拍摄的小行星贝努近照 | NASA

可以说,如今的内太阳系已经安全很多了。

这在直观上也不难理解。可以简单理解为太阳系的大天体定型之后几乎不会再变大,但会因为被撞而破碎变小,渐渐的,大的撞击体互相碰撞都碎的差不多了,越往近期,剩下的撞击体越小,杀伤力也就越小了。

评论区有人说地球被撞的少是因为木星的保护,这个说法其实一直没有定论。确实木星可能会让原本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发生偏转,但也可能让一些原本没有打算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直直撞向地球。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巨大的木星确实会扰乱许多小行星和彗星原本的轨道,但对地球造成的净影响会是怎样,其实说不好。

总结来说呢:

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月球地球都确实频繁被撞,但月球上的撞击坑保留了下来,地球上的被地质活动抹去了。到了近 30 亿年,月球和地球都很少被撞了,而且地球还有大气层拦住了数目多个头小的大部分撞击体,就更加显得地球很少被撞了。

或者说,灭绝恐龙那样的大撞击在近30亿年是很罕见的(理论上只会发生不到30次),但在更早时期稀松平常。

很可能正是因为从大约 30 亿年前开始,内太阳系受到的撞击大大减少了,才给了地球上的各种复杂生命甚至人类的生存空间。

核心结论出错?中国学者对Nature Chemistry大胆提出质疑!

年仅41岁,又一高校青年教师英年早逝,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

群雄逐鹿,单原子电催化剂的前世今生!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