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04日訊】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許多人習慣多買點肉放在冰箱裡冷凍。若保存不當,不僅營養流失,還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危害健康。那肉在冰箱最多能冷凍多久?其實,不同肉類的安全儲存期限不同。
有一些家庭會一次性買很多雞肉、牛肉、魚肉儲存在冰箱裡,結果越塞越滿,過兩三天就把這些肉給忘了。有的肉凍了一年半載,變成了「殭屍肉」。肉類的冷凍時間過久,在安全、營養方面也會大受影響。
事實上,冰箱不是保險箱,冷凍並非一勞永逸的保鮮方式,不同肉類的安全儲存期限有不同的差異:
魚蝦類最好在2至3個月內食用完;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冷凍期限為6至12個月;禽類建議在6個月內食用;加工肉製品不宜超過2個月;即便是冷藏的鮮肉,保存時間也不應超過2天。
其實上面這個保存時間是有前提的:肉在放進冰箱前要經過科學的前期處理。
對於家禽、海鮮、河鮮等,應掏淨內臟、裡外洗淨,再冷凍;其它食品和肉類需清洗掉表面的細菌,再儲存。所有食品在冷凍前,都應分成一次食用的分量,用保鮮袋或保鮮膜仔細包裝,防止水分損失。而冷凍肉應在零下25℃以下快速冷凍,零下18℃恆溫儲存。
此外,家裡的冰箱會經常開關,冰箱的溫度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放進冰箱的肉最好在一個月內把它吃掉。建議日常按食用量購買新鮮的肉類進行食用,不要長期存放。
其實,冰箱內部也成為各種細菌生長的溫床。最常見的細菌有以下四種: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志賀氏菌)、耶爾森菌。有些細菌,即使在-20℃冷凍條件下也能存活,且感染後症狀較為嚴重,它就是李斯特菌。
3月28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發文表示,你家的冷凍庫,是不是也躺著一塊「放到忘記它原本長怎樣」的肉?小心!這些「冷凍肉遺跡」不只味道變差,更可能對健康有害!
怎麼分辨冰箱冷凍肉變質?黃軒提醒,冷凍肉若出現以下五種狀況,千萬不要食用:一、肉品出現詭異顏色。肉色暗沉如喪屍?快丟;二、飄出鐵鏽混合臭抹布味;三、摸完手黏像沾膠水;四、表面結滿厚冰砂?細菌已攻城;五、肉質失去彈性,按壓不回彈像橡皮?該說再見了。
冷凍肉變成彊屍肉會有哪些危害?黃軒表示,一、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在-18℃照樣慢速增生,孕婦小孩最危險!二、反覆解凍易生亞硝胺,I級致癌物不是開玩笑;三、維生素流失、蛋白質變性,吃久會變「虛胖難民」;四、凍超3個月的肉,煎煮炒炸都像橡皮擦;五、一塊臭肉毀整櫃,其它食物跟著陪葬。
要避免細菌孳生,正確解凍方法很重要。黃軒建議,前晚放進冷藏室慢慢解凍(細菌還在睡);用「密封袋」,隔冷水泡(每半小時換水);微波解凍、速戰速決(記得撕掉包裝)。
黃軒特別提醒,千萬不要「反覆解凍再冷凍」,因為這會讓細菌趁機大量繁殖,還可能產生致病菌或致癌物,每塊冷凍肉最多解凍一次,吃多少解多少,解凍後的肉品儘快食用,不要再次冷凍。(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李恩真)
推薦閱讀:
樊振東加盟德甲聯賽細節曝光 他10天前主動聯繫
中共軍委前副主席許其亮突病亡 幾天前就傳死訊
恐怖!中國這種涼鞋易致兒童性早熟還有毒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5/06/04/a103992874.html